5.小军今年14岁,是一名初二的学生,与爸爸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爸爸张某硕士研究生毕业,目前在一家外企公司担任管理人员,常年出差或加班。张某虽然很重视儿子的学习和成长,但有心无力,经常大半个月也不能跟小军在一起。妈妈陈某是一名全职妈妈,全部的心力都用在儿子身上。从小到大,妈妈什么事也不让小军做,生活起居全部照顾周到。但陈某对张某的学习要求特别严,从小就送他上各种补习班。小军成绩不错,为此陈某对小军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小军在家俨然成了“小霸王”。
“双减”政策全面实施后,小军不能再在校外辅导机构补课了。尽管学校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帮助学生和家长转变学习观念,但陈某仍然担心孩子没有补课会影响学业,不能上个好高中,而自己能力有限,没有办法辅导孩子的功课,于是希望丈夫张某能够多花点时间来辅导孩子,可张某总是以工作忙、要加班等理由拒绝陈某的要求。夫妻多次为此激烈争吵,小军也认为妈妈照顾自己和家庭很辛苦,爸爸对家庭事务和自己向来不闻不问,因此,每次爸妈吵架时,都会出来袒护妈妈,甚至跟妈妈一起指责爸爸。张某和陈某每次吵架之后,都会有一段时间的冷战,这时候双方有什么事也不直接沟通,而是通过小军来传话。
社区中像小军这种情况的家庭还有不少,社会工作者老李决定在社区开展一系列专业服务:邀请家庭教育专家进社区开讲座,并利用社区广播、社区微信公众号、社区宣传栏等解读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家庭教育小妙招等。老李还邀请了小军父母及社区中有类似困惑的家长进行了“孩子成长中的父母角色”的主题讨论,并以节假日为契机开展亲子主题活动。一段时间后,社区家长对“双减”政策的认识都大大提高,社区中也经常可以看到亲子散步、打球的身影。
问题:
1.结合案例,分析陈某的病态家庭结构并列出具体表现。
2.本案例中,老李运用了哪些家庭社会工作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