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背景资料:施工单位承建了二级公路某桥梁工程,上部结构为3×16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墩台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墩柱最大高度7.5m,桥梁立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

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按计划组织钢筋、钢绞线、水泥、砂等材料进场,其中第一批钢绞线进场数量50t,施工单位按要求对钢绞线进行了检验。
事件2:上部结构T梁采用预制安装方法施工,部分做法如下:
(1)T梁采用穿心式千斤顶施加预应力;使用前按规定对千斤顶、油泵进行了标定,使用1个月后油泵电机损坏,施工单位更换了电机立即投入使用。
(2)T梁预制完成后移至存梁区,将梁端用厚钢板支承在坚硬的台座上存放。
事件3:0号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中,施工单位对原地面进行整平并埋设护筒,整平后地面高程为373.000m;水下混凝土灌注前对灌注用导管进行了A和B试验。1号墩的桩基础原设计桩长18m,根据地质复勘资料设计桩长变更为25m。
事件4:施工单位在T梁安装施工前复测了支座的平面位置和C。
【问题】
1. 根据《关于开展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交质监发(2011)217号)要求,结合该桥梁工程背景资料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2. 事件1中钢绞线应抽取几组进行检验?检验项目有哪些?
3. 逐条判断事件2中施工单位的做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写出正确做法。
4. 写出事件3中A、B试验的内容。事件3中的设计变更为哪类设计变更?护筒顶面高程应不小于多少米?(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2位)
5. 写出事件4中C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