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提出“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固定汇率到双重汇率再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回顾几十年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演变轨迹,期间虽有曲折,但始终坚守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和双向浮动的弹性显著加强。
第1题.请详述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区别。
第2题.请分析当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特点。
第3题.试述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特色。
第1题.
(1)固定汇率:由政府规定该国货币同其他国家货币的比价,两国货币汇率波动被限制在一定幅度以内,这样的汇率并非意味着完全固定不动,而是说会围绕相对固定的上下限范围进行合理的波动,通常由政府的中央银行出面干预。
(2)浮动汇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没有上下限波动幅度,这个幅度主要是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行决定的。
第2题.
(1)总述:2015年的“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显著提升,人民币双向波动特征显著增强。
(2)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在市场化的调节机制下,能够做到充分、及时和准确地反映国际市场以及外汇供求的变化。
(3)波动幅度: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逐步放宽,中间价定价机制改革有效推进了汇率市场化进度,汇率波动弹性增强。
(4)汇率双向浮动。
(5)总结:汇率预期总体平稳,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第3题.
(1)总述:特色--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积极地通过汇率制度改革,推动金融业更高水平开放。
(2)从几个阶段来看:
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建设用汇量大,外汇供不应求,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这对保障外汇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稳定、服务国家对外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一次改革,提出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核心实际是“汇率并轨”(调剂价格和官方汇率),建立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这次汇率改革建立了全国统一规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
第二次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案:改变人民币钉住美元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工具。
第三次改革,是“811汇改”优化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提升中间价市场化程度和基准地位。
总结: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对中国经济自身,乃至中国对外交往都具有极其特殊的战略作用,也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意义最为特殊的重大决定。
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投保人对( )不具有保险利益。
下列关于保险利益的提法,正确的是( )。
一般来说,财产保险合同的保险利益包括( )。
投保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主观构成要件为( )。
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投保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自( )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
保险合同的客体是( )。
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 )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作为调节对象和监测货币政策效果的金融指标是( )。
在应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风险的方法中,将前台后台、职员的合理分工和分离,清楚划分和界定不同层次人员的权力责任,达到相互制约和牵制的效果属于( )。
中国银监会已经对金融租赁公司建立起以( )监管为核心、适应( )行业特点的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