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务员公务员(国考)申论->位于湘西的GY古村,因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势而得名。这个明

位于湘西的GY古村,因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势而得名。这个明清时期的古代民居建筑村落,被誉为“江南第一村”和“民俗博物馆”。在晨雾中,绿荫环抱的小山村,一片青瓦白墙,一条流过门前的清流小河,如此简单的画面让人心生向往。

GY古村在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这儿的建筑有一个特别之处:在侗式木屋的外面,还筑有徽式高墙。因为村子人口多,房屋十分密集,火灾是这儿的纯木质房屋极大的安全隐患。

几年前,村里的杨老犯了愁:村子里和他一起唱傩戏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了。作为省里的非遗,难道就真的逃脱不了失传的命运吗?当时,GY村和中国所有乡村面临的状况十分相似: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留守和空巢现象较为严重。杨老说,年轻人也不是不想回来,但是村里房屋太挤了;在家种地挣不了几个钱,养不活自己和家人;因为古村保护不能乱建新房,年轻人在外面打工挣钱了当然想住一个新房,但没地方让他们建,老屋洗澡、上厕所都不方便。在这生计生活问题都解决不了,更别说什么非遗传承问题了。

“我们村里啊,有很多土生土长的好东西,比如野生茶、黑米茶、有机生态米、手工艺品等等。”村支书老高说道,“但以前这里建筑规划不行,交通也没跟上,我们不会包装,好东西也卖不出去,可惜哟。”

“活体保护,让古风留存。”这是县委书记为GY古村拟好的目标。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弥足珍贵的传统村落,县政府于2015年全面启动了GY村整体保护与利用项目,并特邀了专业的乡村建筑设计团队来打造。面对GY村的山水和生态,团队提出了“田人合一”的理念和“耕读人家”的设计方案,从房、水、旅、种、村、治等几个方面分别着手修复和调整:只有乡愁乡建,才能留住乡愁;只有古村古建,才能留存古风。

“乡建的重点,是在‘乡’上下功夫,而不是在‘建’上做文章;乡愁不是‘愁’上做文章,而要在‘乡’中找情感。乡就是农田、民居、菜园、养猪,就是充满人情味的乡土社会。让年轻人回村,只要他们回家了,人就可以养房,村中就有生机。”团队这样的理念重新激活了古村落的元素,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过去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可能更侧重于单纯的物质上的保护,而忽略了人的繁衍、文化的传承,没有太多考虑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回来。县委书记介绍道:GY村历史纵跨600多年,至今保存完好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有人活动,有侗汉苗民族老百姓在这里繁衍生息,所以我们必须引入活体保护的概念。

古村古建在外观上对GY村进行了保护和传承。同时也注意提高农民生活的舒适度,改造了古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生活区域,让老人和年轻人都住得舒服;对外观上已经过度改造的房子,进行了复原整理;此外,还在古村旁边建了一个新村。

假设GY村所在的省份将开展一次关于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的经验交谈会,请你根据给定材料1,写一份介绍GY村保护和开发情况的发言稿。(35分)

要求:紧扣材料,内容全面。逻辑清晰,语言准确,字数不超过450字。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2018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宁夏卷)

1.符合应用文写作规范,有标题、称谓、正文三个部分,标题拟法灵活,以事由为标题,符合事务性文书标题规范,浅显易懂,突出主题。称谓为“尊敬的领导”,符合题干需求,彰显了考生的常识积累能力。

2.整篇应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概括了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使用短句构建段落,简洁明了。第二GY村保护开发的经验(对策),体现了考生对材料的整体把握,从材料推导出来居民的做法,符合日常生活。三个段落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试题解析

1.审清作答身份,一名工作人员,可知此身份为写作主体,注意语言表述需要符合街道办事处的角色,另外,已知作答身份,即可明确发文机关,落款亦可确定。

2.审清材料范围,此题明确给定材料范围,则说明应用文写作的答案要点需要材料4,要对材料有整体性的认识,并进行深加工。

3.审清应用文主题,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说明目前存在保护不好的现象,侧重点在于保护与开发,紧密围绕主题写作。

4.审清文种,发言材料属于综合稿,属于事务性文书,所以它的格式不需要向法定公文一样严格,只需要有标题、称谓、正文即可,且标题的拟法较为灵活。

5.审清写作对象,说明写作对象为上级领导和同事。宣传材料又属于下行文,所以,注意语言要有宣传色彩,浅显易懂,不能是命令性语句,要恰当把握写作时候用语的语气。

6.审清题干要求,“紧扣材料”即即以材料为主,使用材料中规范性的表达。“逻辑清晰”即要求使用短句,保证简洁明了;“语言准确”,即普通寻俗,使用易于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的语句表达,且表达内容要符合实际,可以获得群众认可;最后注意字数不超过400字即可

更新时间:2021-09-08 10:32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政策的文件是()。

  • A.《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
  • B.《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 C.《中国土地法大纲》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

  • A.无偿没收
  • B.限制民族工商业
  • C.和平赎买
  • D.保护民族工商业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哪一典故与《庄子》无关?( )

  • A.鹏程万里
  • B.庖丁解牛
  • C.庄生梦蝶
  • D.刻舟求剑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对于科学家来说,数学公式可以展现大自然的基本原理,或者将复杂的东西简洁地表达出来,这的确______,但对普通大众中的一些人而言,公式也可能是令人生畏、晦涩难懂的;然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正是公式的______使其变得迷人:即使不能理解公式的含义,我们也可以被它打动,因为我们知道,有些公式蕴含着一些超出我们理解能力的含义。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妙不可言 神秘
  • B.独树一帜 深奥
  • C.无与伦比 周密
  • D.叹为观止 严谨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关于决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决策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对客观存在的多种可能性进行选择
  • B.决策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项活动
  • C.决策选择是高级的认识选择
  • D.决策选择主要是依据事实判断来进行的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没有争议的行为,肯定不是创造;没有争议的人物,肯定不是创造者。任何真正的创造都是对原有模式的背离,对社会适应的突破,对民众习惯的挑战。如果眼巴巴地指望众人理解,创造的纯粹性必然会大大降低。平庸,正在前面招手。通过文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 A.任何新的事物在一开始总是会受到质疑
  • B.伟大的创造不需要乞求所有人的认可
  • C.不要因为害怕被别人误会而等待理解
  • D.只有勇于坚持自我打破常规的人才能开创一番事业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

  • A.环境权
  • B.平等权
  • C.出版自由
  • D.受教育权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否定需求,是指全部或者多数消费者对某些产品不但不产生需求,反而对这种商品持回避或拒绝的态度。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否定需求的是:( )

  • A.有些国产奶粉在国内几乎没有销售市场
  • B.有人认为,汽车价格还有下跌空间,目前最好持币观望
  • C.目前的高房价使许多购买者望而生畏
  • D.许多家电产品已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研究中把实际观测或调查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样本,研究对象的全部称为总体。抽样误差是指抽样方法本身所引起的误差,即样本指标值与被推断的总体指标值之差。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涉及抽样误差的是( )。

  • A.调查员因为粗心、疏忽等原因将样本数据登记错误
  • B.通过随机拨打电话了解大众对某品牌洗发水的忠诚度
  • C.要了解某班学生数学水平,将他们的数学期中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 D.要调查全国城市居民婚姻满意度,选取北京200名已婚者作为调查对象
查看答案